石材(Stone)作為一種建筑裝飾材料廣泛應用于室內外裝飾設計、幕墻裝飾和公共設施建設。目前市場上常見的石材主要分為天然石和人造石。天然石材按物理化學特性品質又分為板巖和花崗巖兩種。人造道石按工序分為水磨石和合成石。水磨石是以水泥、混凝土等原料鍛壓而成;合成石是以天然石的碎石為原料,加上粘合劑等經加壓、拋光而成。后兩者為人工制成,所以強度沒有天然石材價值高。石材是建筑裝飾材料的產品專,天然石材大體分為花崗巖、板巖、砂巖、石灰巖、火山巖等,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造石的產品也不斷日新月異,質量和美觀已經不遜色天然石材。隨著建筑設計的發展,石材早已經成為建筑、裝飾、道路、橋梁建設的屬重要原料之一。
天然石材常見的表面加工(Surface Finishing)方法拋光(Polished):
表面非常的平滑,高度磨光,有鏡面效果,有高光澤?;◢弾r、大理和石灰石通常是拋光處理,并且需要不同的維護以保持其光澤。
亞光(Honed):
表面平滑,但是低度磨光,產生漫反射,無光澤,不產生鏡面效果,無光污染。
粗磨(Rough-Rubbing):
表面簡單磨光,把毛板切割過程中形成的機切紋磨沒即可,感覺是很粗糙的亞光加工。
機切(Machine-Cut):
直接由圓盤鋸砂鋸或橋切機等設備切割成型,表面較粗糙,帶有明顯的機切紋路。
酸洗(Pickling):
用強酸腐蝕石材表面,使其有小的腐蝕痕跡,外觀比磨光面更為質樸。大部分的石頭都可以酸洗,但是常見的是大理石和石灰石。酸洗也是軟化花崗巖光澤的一種方法。
荔枝(Bushhammered):
表面粗糙,凹凸不平,是用鑿子在表面上密密麻麻的鑿出小洞,有一模仿水滴經年累月的滴在石頭上的一種效果。
菠蘿(Picked):
表面比荔枝加工更加的凹凸不平,就像菠蘿的表皮一般。
剁斧(Chiselled):
也叫龍眼面,是用斧剁敲在石材表面上,形成非常密集的條狀紋理,有些像龍眼表皮的效果。
火燒(Flamed):
表面粗糙。這種表面主要用于室內如地板或作商業大廈的飾面,勞動力成本較高。高溫加熱之后快速冷卻就形成了火燒面?;馃嬉话闶腔◢弾r。
開裂(Nature Split):
俗稱自然面,其表面粗糙,不過不像火燒那樣粗糙。這種表面處理通常是用手工切割或在礦山鏨以露出石頭自然的開裂面。
翻滾(tumbled):
表面光滑或稍微粗糙,邊角光滑且呈破碎狀。有幾種方法可以達到翻滾效果。20毫米的磚可以在機器里翻滾,3厘米磚也可以翻滾處理,然后分裂成兩塊磚。大理石和石灰石是翻滾處理的材料。
刷洗(Brushed):
表面古舊。處理過程是刷洗石頭表面,模仿石頭自然的磨損效果。
水沖(Water-jet):
用高壓水直接沖擊石材表面,剝離質地較軟的成分,形成獨特的毛面裝飾效果。
仿古(Antique):
模仿石材使用一定年限后的古舊效果的面加工,一般是用一般是用仿古研磨刷或是仿古水來處理,一般仿古研磨刷的效果和性價比高些,也更環保。
火燒仿古(Flamed+ Brushed):先火燒后再做仿古加工。
酸洗仿古(Pickling+ Brushed):先酸洗后在做仿古加工。
噴沙(Sandblasted):
用普通河沙或是金剛沙來代替高壓水來沖刷石材的表面,形成有平整的磨沙效果的裝飾面。
拉溝(Grooved):
在石材表面上開一定的深度和寬度的溝槽
蘑菇面(Mushroom):
一般是用人工劈鑿,效果和自然劈相似,但是石材的天面卻是呈中間突起四周凹陷的高原狀的型狀。